“十四五”高精尖产业“一区两带多组团”布局
近日,市政府根据《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
规划提出“积极培育形成两个国际引领支柱产业、四个特色优势的“北京智造”产业、四个创新链接的“北京服务”产业以及一批未来前沿产业,构建“2441”高精尖产业体系,打造高精尖产业2.0升级版”。
高精尖产业2.0升级版,深入贯彻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推动区域特色化、差异化、联动化,构建“一区两带多组团”新格局。
一、着力提升“一区”产业能级
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顺义区深入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积极承接三大科学城创新成果外溢,加快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能级,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示范区。
1.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发挥体制机制优势,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精尖产业主阵地。突出“创新+制造”业态,以信息化、智能化为驱动培育新动能,加快推动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高端产业片区亦庄组团建设,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医药健康、智能制造与装备等领域,打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强化协同互动,抓住核心环节,加快培育具有战略领航性、示范带动性、科技引领性的产业集群,引领全市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2.顺义区。用好首都国际机场交通枢纽,加强产业空间资源整合,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依托天竺综合保税区、首都机场临空经济示范区和中关村顺义园等载体,聚焦智能网联汽车、第三代半导体、航空航天等领域,对接三大科学城创新成果转化需求,集聚全球高端资源,引导重大项目集中布局,加快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培育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全力打造南北两个产业聚集带
北部地区对接三大科学城创新资源,推动海淀、昌平、朝阳、顺义等区打造研发创新与信息产业带;南部地区依托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动丰台、大兴、房山等区打造先进智造产业带。
1.北部研发创新与信息产业带
(1)海淀区。发挥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聚集优势,依托中关村科学城建设,聚焦大信息和大健康,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区块链与先进计算、集成电路设计、医药健康等产业。以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创新生态体系构建为主线,着力强化全球创新资源链接,推动高水平科创平台建设,聚集国际顶尖人才,提升专业化孵化服务水平,打造承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功能的核心载体和全球创新网络的中国坐标。
(2)昌平区。发挥地处怀柔科学城、中关村科学城之间的桥梁与节点优势,强化以未来科学城为核心的技术研发创新平台作用,依托生命谷、能源谷、中关村昌平园等载体,重点发展医药健康、绿色能源、智能制造与装备等产业,依托小汤山工业园发展美丽经济,整合创新资源并加快开放共享,促进央企、民企、高校等主体协同创新,培育高价值创造环节,突破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提升国际科技创新影响力,建设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协同创新先行区、创新创业示范城、智能制造示范区。
(3)朝阳区。发挥商务中心区总部经济、涉外要素密集优势,纵深推进国际科技创新展示、交流与合作平台建设,将国际金融、国际商务等功能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依托中关村朝阳园,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信息内容消费、产业互联网、区块链与先进计算、智慧城市等领域,高标准规划建设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积极推进政策创新,吸引一批功能性项目和代表性企业,在数字贸易试验区建设中形成朝阳经验,加快建设中关村朝阳国际创投集聚区,形成国际化数字总部企业集群,努力建设成为国际化企业创新中心。
2.南部先进智造产业带
(1)丰台区。发挥新兴金融承载和带动优势,依托中关村丰台园等载体,加快构建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特色产业体系。建设前沿技术孵化、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创新平台,提升技术转移、工程技术和专业服务能力,推动中后端集成和中试熟化环节,建设中关村丰台数字经济社区,构建创新产业生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轨道交通创新中心和航空航天创新中心。
(2)大兴区。发挥产业承载空间资源和大兴国际机场世界级枢纽优势,重点发展医药健康产业,培育壮大氢能、商业航天等领域,推动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高端产业片区大兴组团建设,重点依托大兴生物医药基地、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大兴新媒体基地、北京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商业航天产业基地等载体,加快集聚一批高端市场主体、加速实施一批重大功能项目、重点培育一批新兴业态、大幅提升一批重点产业能级,完善产业基础配套设施,强化国际资源链接,不断提高“新国门·新大兴”产业影响力。
(3)房山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壮大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依托良乡高教园、新材料基地、高端制造业基地等载体,重点发展智能制造与装备、前沿新材料、智能网联汽车,培育发展氢能、医药健康,建设一批特色园区,优化“前店后厂”模式,搭建创新成果转化平台,推动创新成果示范应用和产业化落地,打造南部重要的创新成果转化基地。
三、加快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产业组团
支持通州区、石景山区以及生态涵养区发挥区域资源优势,聚焦细分领域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组团。
1.通州网络信息安全产业组团。依托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聚焦基础软件、网络安全服务和综合运营平台等细分领域,承接网络安全和信创产业重大项目布局,建设国家网络安全高端产业集聚示范基地和网络安全领军人才培育基地。持续拓展产业外延,培育云计算、大数据、应用软件等网络信息安全应用产业集群。
2.石景山虚拟现实产业组团。依托中关村虚拟现实产业园等载体,以硬件研发为支撑,以内容应用开发为核心,强化关键器件、底层技术与工具的培育孵化,推进内容制作与渠道服务的拓展,突破全息成像、裸眼3D、交互娱乐引擎开发、文化资源数字化处理等关键技术,推动VR/AR在游戏动漫、教育、旅游休闲等方面创新应用和融合发展,促进技术迭代和商业模式优化,催生虚拟现实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和示范带动效应的虚拟现实产业发展高地。
3.怀柔高端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业组团。发挥怀柔科学城科学设施平台创新成果溢出优势,面向大科学装置仪器设备多、安装调试周期长、维修保养要求高的应用场景需求,聚焦高端科学仪器和传感器细分领域,全力打造“怀柔仪器”品牌,培育一批站在全球产业链顶端的“硬科技”企业和“明星产品”,吸引产业链上下游资源集聚,打造集投资、研发、设计、制造、展示和交易于一体的高端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业高地。
4.延庆无人机产业组团。依托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发挥空域优势及多元应用场景优势,发展无人机核心技术及关键零部件研制、集成测试等领域,吸引中心城区无人机产业外溢,承接无人机重大科研成果应用示范和产业化。把握“无人机+”跨界融合趋势,发展无人机植被保护、监测、应急救援等业态,推进无人机应用场景建设,将中关村延庆园打造成为集研发、设计、生产、集成、检测、赛事、应用于一体的无人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基地。
5.平谷智慧农业产业组团。以平谷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为平台,深入推进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提升现代种业、农业智能装备、生物技术、营养健康、食品安全监测等全产业链数字化水平,建设一批智慧型设施农业示范项目,形成智慧农业特色产业集群,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协同创新的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具有全球示范性的数字农业产业体系。
推动市域内“研发+高端制造”跨区协同。支持区位毗邻、资源互补的区开展产业协同试点示范,打造一批跨区的产业协同发展走廊。重点支持“丰台区+房山区”在轨道交通领域、“海淀区+昌平区”在智能终端领域、“丰台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兴区”在航空航天领域、“朝阳区+顺义区”在智能制造与装备领域加强协作。
支持东城区、西城区发挥国际交流、信息、科技、人文优势,积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支持怀柔区、密云区、平谷区、延庆区、门头沟区围绕发展定位,结合资源禀赋,积极承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创新成果,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资料来源:节选自《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